新国标之下,电动自行车如何实现服务化转型?
近年来,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事故频发,其中多数起因于蓄电池充电过程中温度异常,而用户未能及时发现并切断电源,最终引发火灾甚至爆炸。此外,车辆被盗也长期困扰着用户。针对这些痛点,将于9月1日正式实施的GB17761-2024《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》明确提出新增北斗定位、通信功能与动态安全监测要求。根据新规,用于城市物流、商业租赁等经营性活动的电动自行车必须安装北斗模块;普通家用电动自行车也须预埋模块,销售时用户可自行选择是否启用。
北斗模块可实时获取车辆位置、速度等状态信息,并通过通信功能上报至用户端。一旦车辆发生异常移动,用户可及时察觉并追踪,极大提升防盗能力。动态安全监测则可持续采集蓄电池电压、电流、温度等关键参数,一旦发现异常即主动告警,提醒用户及时处置,从源头杜绝安全隐患。
这意味着,电动自行车不再仅是传统的交通工具,更成为实时联网的“智能数据节点”。在新国标框架下,车辆销售不再是服务的终点,而恰恰是数据服务的起点。车辆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实时数据,如用户骑行习惯、电池健康状态、高频故障部件、区域活跃度等,首次得以合规、低成本地采集与分析。这些数据将成为车厂优化产品设计、完善售后服务乃至拓展商业模式的重要依据。
然而,对绝大多数车厂而言,自主开发大数据与云平台能力显然门槛过高、投入巨大。因此,能够一站式解决合规与运营需求的第三方电动车平台方案,正逐渐成为行业刚需。这类方案不仅协助车厂高效满足新国标数据上报要求,更致力于挖掘数据背后的运营价值。
以泰比特新国标电动车平台方案为例,提供三大层次的能力:
一是合规接入与车辆管理,支持多种通信协议与硬件兼容,快速满足新国标数据要求;
二是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呈现,将原始数据转化为电池健康报告、骑行行为分析、故障预警指标等高价值信息,辅助车厂科学决策;
三是生态扩展与服务赋能,通过开放接口,支持第三方服务接入,从而帮助车厂构建“车辆+服务”的新盈利模式。
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不再单纯“卖车”、而要持续“运营车”的时代。新国标在提升制造门槛的同时,也为企业打开了增值服务的天花板。能否借助成熟的平台方案快速构建软硬件一体化的能力,或将决定车厂未来身陷价格红海,还是驶入服务蓝海。
目前,像泰比特等第三方技术服务商,正通过提供合规、低成本的平台方案,助力车厂将新国标数据要求转化为用户运营与长期价值创造的能力,推动行业实现从“制造”到“智造+服务”的战略转型。